【世界说】美国枪击案也有“高发期”?专家:究其根本,庞大的枪支数量常使人们试图用枪解决争端!-凯发k8官网下载手机版
中国日报网7月8日电 美国《时代》周刊网站近日刊文称,美国暴力事件和大规模枪击事件通常在夏季会激增,从历史上看,“独立日”这天已成为美国一年中最致命的日子之一。而暑假以及更多的社交活动和饮酒也是枪击增多的原因,从根本上讲,美国庞大的枪支数量和极易得性,导致人们经常选择用枪解决争端。
2023年,美国“独立日”假期前后发生的一系列枪击事件造成十余人死亡,60多人受伤。而今年,据“枪支暴力档案”网站5日晚间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4日当天,美国共发生128起经核实的枪支暴力事件,导致58人死亡、133人受伤。该网站追踪的涉及四人或四人以上(无论是否死亡)的大规模枪击事件数据显示,在过去十年中,6月、7月和8月的大规模枪击事件总数最高,最少的是12月到次年3月。
研究人员指出,一系列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美国夏季的暴力和枪击事件有所增加,这种情况由来已久。美国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犯罪学家兼教授詹姆斯·艾伦·福克斯(james alan fox)说:“这是因为聚会、空闲时间和饮酒。”
文章写道,大规模枪击事件更有可能发生在家中,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受害者与枪手有关系或者是熟人。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犯罪学教授西尼亚·皮萨罗(jesenia pizarro)说,放假时家庭成员相处的时间更多,当所有人都在一个屋檐下时,出现更多受害者的可能性就更大。
6月下旬,俄亥俄州代顿市相隔数小时发生两起大规模枪击事件,共造成3人死亡、8人受伤。警方称,其中一起枪击事件发生在一所空房子里,当时有数百名青少年和年轻人聚集在那里。
此外,夏季的家庭聚会、街区派对和节日总让更多的人聚集在一起,同时也会制造更多麻烦,尤其是在人们饮酒的情况下。迈阿密大学犯罪学家亚历克斯·皮克罗(alex piquero)表示:“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活动在3月或1月就不存在。只是它们的发生程度低于夏季。我们确实知道,几乎每个夏天暴力事件都会有所增加。”
在今年夏季的第一个周末,有几起枪击事件发生在大型聚会中,多人死伤。其中,在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一场千人派对上发生的枪击案中,警方称有9人中枪,调查人员现场发现了350多枚使用过的弹壳。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也报道称,执法统计数据和独立研究人员不断指出,夏季是美国枪支暴力增加的时期。每年7月1日-7日都是大规模枪击事件和个人枪击事件的高发期。“枪支暴力档案”执行董事马克·布莱恩特(mark bryant)说:“这一直是我们枪击事件最糟糕的一周。”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截图
他说,在过去三年中,7月的第一周共发生了77起大规模枪击事件。学术研究人员已经对高温对枪支暴力发生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指出气温升高会导致人们更多地出现愤怒、焦躁和敌意的情绪。其他可能导致“独立日”前后暴力事件上升的因素还包括聚会时饮酒,以及美国目前枪支数量庞大,使得人们经常试图用枪支解决争端。
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健康与社会学系主任乔纳森·m·梅茨尔(jonathan m. metzl)日前为《时代》周刊撰文称,公共卫生是自由派美国人理解枪支及其造成的创伤的通用语言。当支持枪支的捐赠者、政客和法官在美国内政外交政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时,枪支政治就渗透到了治理领域,这些政策涉及妇女生育选择权、投票权和言论自由等问题。
美国《时代》周刊(time)报道截图
梅茨尔还表示,当武装民兵冲进州首府或在投票站恐吓选民时,枪支也加剧了美国最深刻的社会分歧。或者当枪支销售商利用对安全的恐惧和阴谋来煽动白人对非裔实施暴力和抢劫的焦虑,或利用人们对警察暴行的担忧,向非裔和拉丁裔人群推销半自动武器时,也是如此。
据圣路易斯电视台(ksdk-tv st. louis)6日报道,7月4日,圣路易斯市和县度过了一个暴力周末。就在“独立日”庆祝活动结束几个小时后,圣路易斯就发生了两起大规模枪击事件。圣路易斯大都会警察局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张照片并配帖文称,6日凌晨4点30分左右,警察不得不驱散一大群青少年并逮捕了一些年轻人,因为他们阻塞了交通并挥舞着枪支。
圣路易斯市“妈妈要求行动”(mothers demand action)联合负责人威廉姆斯(sharon williams)说:“不管是不是庆祝,亦或是其他活动,这类事情日复一日地发生,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遏制暴力,这是一个悲剧。暴力似乎‘永无止境’。”
(编译:马芮 编辑:高琳琳 韩鹤)
- 2024-07-08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徐锦生:校长爷爷用爱书写教育传奇
- 2024-07-08“china travel”爆火,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
- 2024-07-08【地评线】河声丨不遗余力地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
- 2024-07-08【大国基理】红心向党守初心,扎根基层促振兴